news center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工程案例 > 公司新闻
新闻中心
扎兰屯的城市特色
2022-07-23


一个城市要想获得更高的认识度和更强的竞争力,就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。现代城市不能是缺乏个性的华丽外表,应当有着深刻的自然、历史和文化内涵。


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扎兰屯市,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景观,突出什么样的城市特色?我的回答是:蕴山水灵气,构绿色佳境;凝历史精华,建文化名城。


扎兰屯城市景观建设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:城市景观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,保护文物古迹,保护历史风貌,保护城市近郊风景区和天拜山、雅鲁河等城市周围自然地域,强化其自然山水的景观价值,同时又要反映时代精神,创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筑环境景观。


扎兰屯的历史演变


清朝以前,扎兰屯地区荒无人烟。清初,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北岸广大地区,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索伦(鄂温克)、达斡尔等族被迫迁往嫩江流域广大地区,建立了许多以氏族姓氏聚居的大小村落。清政府为了加强管理,按地域将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(也称"甲喇",满语),将索伦(鄂温克)人编为5个阿巴(鄂温克语"围猎场"之意),其中雅鲁、济沁、托信3个阿巴在今扎兰屯市境内。1691年,在3个扎兰、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(满语,"打牲部落"之意)八旗,在嫩江西岸的宜卧奇设总管衙门。雅鲁河、济沁河一带的索伦(鄂温克)人被分别编入镶红旗和正蓝旗。1727年,布特哈总管衙门派扎兰章京(满语,"参领")驻守扎兰屯,管理镶红、正蓝两旗旗务。索伦(鄂温克)人以打猎为生,成人壮丁向清廷岁贡一张貂皮已成定例。那时,扎兰屯一带山水绵延,林木蔚然,鸟兽成群,鄂温克人使用鹿笛、狍哨等方法诱打猎物,常常是箭无虚发。据1864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抄本《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》记载,当时"布特哈总管衙门西南四百七十五里许,扎兰屯,二十一户。"


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、鄂温克壮丁平时打猎,战时从征,布特哈八旗兵是清朝军队的一支劲旅。除承担戍边守卡等军事重任外,布特哈八旗兵先后被征调参加60多次大小战役,数百次战斗,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及现缅甸、尼泊尔、越南、蒙古等国。在历次战斗中,鄂温克族官兵晓勇善战、血染沙场,立下了赫赫战功,涌现出海兰察,博尔奔察等将军、都统级英雄人物。


1894年,布特哈副都统衙门(驻博尔多,今讷河市)在扎兰屯设立官庄,负责收容从关内流入的人口和屯田事宜。1897年,沙俄开始修筑中东铁路,从直隶、山东等地招募的民工进入扎兰屯地区。1902年,中东铁路滨洲线通车,建扎兰屯车站。由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和大批关内人口的涌入,致使鄂温克人的猎场遭受破坏。包括扎兰屯在内的雅鲁河沿岸的17个鄂温克族村屯,全部迁往他处。1906年,扎兰衙门废止。


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后,俄国铁路职工、家属、工商业者等沙俄移民以及护路队,便在铁路沿线"蜂屯蚁聚",据中东铁路局1907年统计,扎兰屯有俄国居民1643人。扎兰屯成为中东铁路附属地。


俄罗斯人最早对扎兰屯进行了街区规划。火车站前面是占地3万平方米的广场,广场两侧南北向道路主要有3条,分别为一道街(今沿铁路)、二道街(今扎兰路)、三道街(今布特哈北路);东西向道路有4条,分别为今新华街、铁小街、站前街、水塔街。俄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一道街西侧和二道街两侧,每3至5栋为一组,每栋住宅都建有花园,如今保存下来的俄式住宅有32栋。俄式住宅的特点是外型敦实厚重,每栋住宅入口不注重朝向,而是根据住宅布局来设置。入口处一般建木结构凉亭,檐口雕饰花纹。住宅外墙转角处饰有砖跺,屋顶多为四坡水。


此外,沙俄中东铁路公司于1905年建成秋林商场(今铁路职工俱乐部);于1906年建成扎兰屯铁道学校(今扎兰屯铁路小学);于1908年建造了铁路5号楼(今乘务员公寓); 1915年,居住在扎兰屯的俄侨集资修建了东正教堂(今职业高中院内)。这一时期的俄式建筑还有医院、监狱(俗称石头房)等。
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吊桥。1905年,沙俄中东铁路公司把扎兰屯作为避暑、游览、娱乐之地,在其北部密林中的雅鲁河支流上建造一座铁索牵引的吊桥。桥长47.9米,宽4米,造型美观别致,富有异国风情。与吊桥同期的建筑还有日光浴场和中东铁路俱乐部,皆为沙俄贵族消遣娱乐的场所。自扎兰屯被辟为避暑胜地以后,每年都有欧洲国家及上海、天津、青岛等地的达官贵人来扎兰屯避暑游玩,据1927年统计,扎兰屯年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。


1952年12月31日,驻扎兰屯的苏方铁路员工回国。1954年,居住在扎兰屯境内的435名苏侨回国,大量的俄式建筑留在了扎兰屯。


在外族文化占领扎兰屯的同时,以半农半商为特征的关内文化也在扎兰屯渐成气候。扎兰屯通车建站后,原部分筑路劳工滞留扎兰屯,同时又有大批农民和商人流入扎兰屯,在扎兰屯从事耕种和商业活动。1910年,扎兰屯已有人口近3000人,逐渐形成集镇。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6年,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,黑龙江省在扎兰屯设置稽垦局。1926年12月1日合并济沁稽垦局设置雅鲁设治局。1929年1月,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,首任县长万锡章。


1918年,扎兰屯街第一家私营商业店铺"德盛功',开张营业,揭开扎兰屯商业发展的序幕。此后20年间,关内商人纷纷涌入扎兰屯兴办商业,各类店铺、作坊达150多家,主要集中在葛根街,狭长的葛根街成为商贾云集之地。葛根街的店铺建筑多采用前店后居形式,建筑材料以土坯、草杈为主,有的店铺用砖砌成门脸,或修筑女儿墙。因年久失修,这些店铺大多没能保存下来,剩下的也在旧城改造时拆除了。


满洲事变后,日本关东军占领东三省,1932年11月30


日,扎兰屯沦陷。伪满洲国成立后,扎兰屯成为伪布特哈旗公署和伪兴安东省公署驻地。由于扎兰屯成为岭东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人口增长很快,街区不断扩展。据1939年统计,仅在扎兰屯的日本人就有1850人。人口的猛增带来建筑业的兴旺,沦陷时期扎兰屯有建筑施工企业10家,主要建造一些砖木结构的平房和部分低层楼房。


伪满时期扎兰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建筑有:修建于1933


年的日军守备队大青楼(现已拆除)、修建于1935年的伪兴安东省公署办公楼(位于今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院内)、伪省长额勒春公馆(位于今市医院院内)、六国饭店(今扎兰屯铁路小学对面)、修建于1936年的满铁医院大楼(今扎兰屯铁路中学教学楼北)、日本开拓团办公楼(现已拆除)、修建于1941年的亚麻株式会社厂房(1952年发生重大火灾被毁)。


1941年7月,雅鲁河发生大洪水,当时洪水涌入扎兰屯街内,包围了伪兴安东省公署并漫延到伪警察派出所(现金三角广场附近)。这次洪水引起当时伪政府的重视,便责成省公署土木科进行治理,修建一条北起铁路路基,南至亚麻厂(现二轻造纸厂附近),全长5.39公里的防洪堤。这段防洪堤是扎兰屯历史上最早的防洪工程,也是今明月堤的雏形。


1945年8月16日,苏联红军第7军602师解放扎兰屯。


驻扎兰屯地区的日军被解除武装后,其俘虏及日本人官吏全部被押送到苏联境内,扎兰屯地区的日本开拓团成员、商人等日本侨民则被收容到扎兰屯日侨管理所。一年后,948名日侨被集体遣送回国。


1945年10月,为纪念解放扎兰屯时牺牲的5位苏联红军官兵,当地各界人士在站前广场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墓。1957年夏,将烈士遗骨移入吊桥公园内,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。


扎兰屯光复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,由于时局混乱,扎兰屯城市建设处于停滞时期。这一时期中共党员夏辅仁等到扎兰屯开辟工作,清末民初及日伪时期的一些建筑,成为共产党人及民族进步人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。如:铁路5号楼作为中共纳文慕仁盟工委办公机关,党的负责人夏辅仁在这里领导建党建政、土地改革、剿匪和支前工作;六国饭店成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5师司令部;1948年3月至4月,内蒙古自治区主席鸟兰夫来扎兰屯,筹备召开旗县以上领导干部大会,工作、下榻于原额勒春公馆,约一个多月。后来,这些建筑成为革命文物。


1949年,扎兰屯城区占地面积4.25平方公里,人口20705人。由于无城区建设规划,也无专门管理机构,扎兰屯城区建设一直呈自然发展状态。1972年,扎兰屯始有城市建设专门管理机构。1983年10月10日撤旗设市后,扎兰屯进行城市规划。


扎兰屯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


历经变迁的城市遗存,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的是少数,更多的往往是陈旧、残破甚至是即将消失。在日益强调城市形象的今天,人们很容易在对待文化遗存的问题上出现功利化的倾向,以新旧论美丑,不能充分地认识、利用、进而开发出旧的城市遗存在今天城市环境中的美学价值,认为只有新的才是美的,才能够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。受这种错误观念影响,一些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,遭受冷落,至于显得破旧的传统街区就更被视为灰暗地带,而急于从城市版图中清除,其结果是历史文化信息的流失和城市传统风貌的破坏。


扎兰屯的历史并不悠久,如果从1691年索伦(鄂温克族)猎民在此定居建村起算,也不过300多年的历史。在这300多年中,扎兰屯却经历了清朝、中华民国、伪满洲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时期的风雨沧桑。鄂温克、鄂伦春、达斡尔、满、汉以及俄罗斯、日本等多个民族或聚或散,或去或留,或喜或悲,多元文化相互碰撞,相互融合,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大剧,缔造了扎兰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,留下许多历史风貌建筑。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汇集了中外典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,代表了扎兰屯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发展轨迹。


扎兰屯市已列入或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建筑有:吊桥、日光浴场、中东铁路俱乐部、铁路5号楼、中东铁路公司秋林商场、东正教堂及南侧欧式平房、扎兰屯车站老办公楼、欧式水塔、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、沙俄石头房、铁路小学建筑群(10栋)、骑兵5师司令部、满铁医院及附属房、兴安东省公署机关旧址、乌兰夫办公旧址、明月堤、垦石园、革命烈士纪念碑、抗洪胜利纪念塔等。历史风貌建筑区有:沿铁路、扎兰路俄侨住宅区(其中沿铁路10栋、扎兰路20栋)、铁路疗养院建筑群。对上述历史风貌建筑,应该进行一次全面调查,摸清情况,分别建档立卡,区分等级,挂牌保护。


下面,我想重点谈一谈关于沿铁路、扎兰路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。


沿铁路、扎兰路即扎兰屯建站初期的一道街、二道街,是扎兰屯最早的城市街道,也是保存基本完好、且有开发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区。这一区域具备特有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,集中体现了扎兰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。沿铁路、扎兰路现存的历史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,是城市的根。这一传统街区既是一片完整的历史环境,也是两条连续的景观轴线,必须重点保护。


制订保护措施必须坚持以下原则:


坚持整体保护与分步实施的原则。根据沿铁路、扎兰路历史风貌街区现有的实际情况,在总体指导思想上,实行全面和整体保护,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,按轻重缓急,有计划、分步骤地实施。保护工作既涉及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修复,又涉及对周边环境的整治,甚至涉及对私搭乱建的清除,还涉及部分人口的迁出,既有管理方面的问题,又有资金方面的问题,工作量大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
坚持保护修复服务于开发利用的原则。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修复是为了开发利用,历史风貌建筑只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,才能促进其自身的保护与持续发展。要从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。从大处着眼,就是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,旨在依靠历史风貌建筑区发展旅游业,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服务。从小处着手,就是对于大量民居的保护,要同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条件,提高居民居住生活质量,完善生活基础设施的多种需求相结合。


扎兰屯市区的山水林景观


扎兰屯依山傍水,东依天拜山,西傍雅鲁河,又有支流穿城而过,这里山青、水秀、林茂,山水林交相辉映,自然景观得天独厚。扎兰屯因山水而骄傲,因景美而闻名,早在清代就为人所称道。清光绪年间,著名诗人袁金凯打扎兰屯经过,所见所感记于诗作《过扎兰屯驿》,诗曰:"侵晨行抵处,风景扎兰屯。岚重山容近,尘清树荫繁。游踪夸避暑,僻地数名村。瞥睹修髯史,人丛气象新。


1961年夏天,由全国知名作家、艺术家组成的文化代表团踏访扎兰屯。老舍先生看到扎兰屯"深浅翠屏山四面,回环碧水柳千行",为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陶醉,情不自禁地吟出"诗情未尽在苏杭,幽绝扎兰天一方"的诗句,并撰文把扎兰屯誉为"塞上的一颗珍珠"。


  • 手机版网站

  • 微信公众平台

电话 / 传真:0470-3203365

地址: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铁西路137号

邮箱:zhalantun@163.com

网址:www.zltsyjgs.com

邮编:162650